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【未經同意不得轉載,侵害著作權需承擔法律責任】
Old Mine-cut,中文:老礦式切工、舊礦式切工,是一種老式鑽石切工,在18~19世紀的歐洲,非常流行。
這段期間正好是英國的喬治亞時期(1714~1837)跟維多利亞時期(1837~1901)。所以這兩個時期的古董珠寶裡,老礦式切工鑽石是很常見的。
文章目錄
■ 老礦式切工長什麼樣?
■ 老礦式切工為什麼會叫「老礦」?
■ 老礦式切工,或許更符合獨一無二的涵義
形狀偏方形,四個邊是圓弧,角落都是圓角,也就是現在講的墊形或枕形 – Cushion shape。
跟當代最常見的圓形明亮式相比,刻面、比例也明顯不同:
■ 桌面:桌面比例比較小
■ 冠部(鑽石上半部):比較高的冠部
■ 亭部(鑽石下半部):比較深的亭部
■ 石底:鑽石最底部通常不是尖底,甚至就是一個小刻面
「老礦」是相對南非鑽礦的稱呼。
1860年代第一次在南非發現鑽石之前,大多數的鑽石是從巴西、印度開採的。(新礦場:南非,老礦場:巴西、印度)
在19世紀晚期時,老礦式切工其實是描述:來自巴西或印度礦場,並採用這種切工的優質鑽石。
但後來,南非也出產品質很好的鑽石,加上更新的切工出現,現在老礦式切工已經沒有專指特定產地,而是指流行於18~19世紀的老式枕形切工。
一顆真正在18~19世紀切磨的老礦式切工鑽石,很可能對稱性沒那麼好,這是受限於當時的科技、技術。
但也是因為如此,讓每一顆老鑽石都長得不一樣。跟現在普遍只追求完美比例的圓鑽,有很大的不同。
你可以很容易找到一對切工比例、火光、淨度都極接近的現代明亮式圓鑽。
但在老礦式切工鑽石裡,很難!
所以這種老式切工鑽石作為Taylor Swift的鑽戒,非常適合。
因為它在某些觀點上,更貼近「唯一」、「獨一無二」的涵義。
延伸閱讀:
在數十種的碧璽中,有4個特別品種很值得收藏!
打破誤解:「馬達加斯加彩虹月光石」的真實身份是什麼?
去逛逛「戒指專區」
追蹤品牌IG,新文章、新品不漏接👉「Instagram」。